| 关于我们 | 添加收藏 | 设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最新公告
社联介绍
  景德镇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于1985年8月28日。是景德镇市市委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由市属社会科学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县(市、区)社联联合组成,是市委、市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和发展社会科学的助手。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决策内参 -->>--

2010年第4期(总第46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点击数:

2010第4期
(总第46期)
景德镇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          二O一O年十二月三日


  □ 博大景德  “镇”动世界——关于整合景市陶瓷艺术品交易市场、打造集中统一的陶瓷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创意构想
  文章对规范我市陶瓷艺术品交易市场,集中打造统一的陶瓷艺术品交易平台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从构想的背景、目的、可行性、运作模式及实现的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  创造发展新动力——景德镇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与研究
    文章对我市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博大景德  “镇”动世界

——关于整合景市陶瓷艺术品交易市场、
打造集中统一的陶瓷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创意构想
尧宁生

 

  一、构想的背景
  景德镇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陶瓷艺术至今仍为世界一枝独秀,在全国、全球没有同构性。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无与伦比,其集天下之大成的独特优势无人匹敌。陶瓷艺术作为景德镇陶瓷业的一朵奇葩,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为景德镇、为江西、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她是景德镇人、江西人、中国人的骄傲。
  随着国人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产品广受天下人钟爱,成为众多投资者、收藏家、爱好者以及博物馆院、公共场所、居家装饰等所追捧、青睐之宝。陶瓷艺术品的交易也随之不断升温,由此带来了陶瓷艺术品创作日益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交易行为多为私下买卖,政府无法掌握市场真实情况,也无法准确统计其应有的产值,也就产生了税收征管的困难,导致了大量税收的流失。据统计,2008年全市陶瓷业产值70亿元,而产生的税收所占产值的比例却很小。其中陶艺家个人所得税占陶瓷业税收的比例也很小。
  二是由于交易的信息不对称,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不相匹配,存在较大的价格泡沫,导致了少数艺术家急功近利,艺术不思精进,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价格不求价值,从而严重影响了陶瓷艺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是整个交易市场不统一、不规范、不透明,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经纪人和商人的投机行为,仿冒作品充斥市场,侵害了艺术家权益,影响了景德镇的形象,同时也使一些有潜力、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四是无序的不规范的交易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直面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交易活动中存在的较严重的问题,下决心加以有效解决。规范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交易活动和行为,整合培育一个在政府主导下依法合规、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陶瓷艺术品交易市场,无疑是本届政府当务之急。而我们认为,借助金融等方面的推力,打造一个集中统一的陶瓷艺术品交易平台,不失为当下最佳的破冰之举。

  二、构想的目的
  第一,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策应我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化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发掘特有的潜在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三保”目标的实现。
  第二,落实我市建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的战略部署,把陶瓷艺术品行业做成景德镇的支柱产业,并以此为支点,撬动景德镇经济跨越发展。
  第三,为陶瓷艺术品交易构建一个规范、高效、即时的高地。
  第四,为陶瓷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现真实的艺术价值、获取应有的价格回报的平台。
  第五,为投资人、收藏家、爱好者架起一座实现陶瓷艺术品保值、增值的桥梁。
  第六,为陶瓷艺术品作为抵质押物获取银行信贷开启通道。
  第七,为政府加强陶瓷艺术产业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应有保证。

  三、构想的可行性
  第一,千年景德镇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和吸引众多的陶瓷艺术家聚集瓷都,陶瓷艺术作品瑰丽多姿,异彩纷呈,产销两旺。
  第二,盛世收藏,使得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第三,散落留存在景德镇、江西省乃至全国国人手中难计其数的陶瓷艺术品,将可通过这个平台重新显现它的价值和价格,景德镇也将有可能重新拥有“集天下之大成”之美誉。
  第四,景德镇在全国拥有最多陶瓷科研机构、唯一的陶瓷大学,拥有众多对陶瓷艺术品特别是现代、当代陶瓷艺术品价值、价格认定、评估的专家和人才。
  第五,陶瓷产业的振兴作为景德镇跨越发展的战略,是景德镇历届特别是本届党委政府矢志不移的目标。
  第六,该构想缘自艺术品银行概念的启发。艺术品银行曾先后在欧州和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均有成功尝试。如民生银行2007年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引人注目。
  第七,通过调研得知,以陶瓷艺术品作为抵质押物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得到陶艺家、收藏家、爱好者等人士和银行的广泛认同。
  第八,即将挂牌景德镇银行的城市信用社,是我市唯一的地方政府持大股的独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能够为实现这个构想提供金融支持和信誉保证。

  四、构想的运作模式
  (一)运作框架
  第一,依托景德镇市政府属下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成立以政府持大股、若干家陶瓷艺术品经营的法人企业和艺术家等自然人出资共计5000万元的经营公司,作为交易平台的运营者。它的市场定位是代表政府成为我市陶瓷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总经纪人,与景德镇银行共同开发建设培育市场。
  第二,经营公司将5000万元启动资金存入景德镇银行,用于实现陶瓷艺术品的变现、买卖、赎回和风险保证。
  第三,由经营公司设立精品馆(可定名为“中国陶瓷艺术精品城”),作为陶瓷艺术品收集、存放、陈列、展示、销售、管理之场所。
  第四,由政府高位推动,聘请专家和相关人士组建陶瓷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形成运作机制和制度,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定评估的作品出具鉴定评估书。
  第五,经营公司成立拍卖公司,定期对需要增值变现的陶瓷艺术品进行公开拍卖。
  第六,主办银行为陶瓷艺术品交易人量身定做信贷产品。
  第七,经营企业、艺术家、主办银行共同签定三方合作协议,形成相应运作机制和制度。
运行框架
 
  (二)运作方式
  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交易类型:
  第一种,对需要体现艺术价值和价格的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委托该经营公司作为总经销。该经营公司按照鉴定评估认定的价格照单收购。
 

  第二种,对艺术品持有者需要即时变现的,经鉴定评估确定价格后,经营公司开具票据,银行即时兑付。
 

  第三种,艺术品持有者对鉴定评估后的艺术品需要委托经营公司增值,经营公司则通过拍卖或再销售等环节实现增值,其增值部分至少七成归持有人,其余为经营公司和银行分成。
 
  第四种,凡从经营公司购得的艺术品,购买人在购买后的一定期限内,需要经营公司赎回,经营公司则承诺不低于原购买价的80%予以回购。
 
  第五种,艺术品持有人在获得价值价格认定后,既不变现,也无需增值,而需要以此融资,则可作为抵质押物从银行获得不低于艺术品价格七折金额的贷款。银行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经营公司预存保证金,经营公司的风险控制在于获得打折以后的抵押物。
 
  第六种,对有融资需求的艺术家进行授信,其授信的额度由鉴定评估委员会作出判断,同时由经营公司为银行提供担保,借款人为经营公司提供反担保。对陶瓷艺术品经销商流动资金需求给予信贷支持。
 
  五、构想实现的效应
  构想一旦实现,将会对全国陶瓷艺术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辐射,对我市陶瓷艺术品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的繁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对景德镇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具体体现为“多赢”格局的形成。
  一是收藏家、爱好者赢。规范、健康、有序的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使得收藏家、爱好者拥有了一个即时实现买卖的交易平台,陶瓷艺术品的价值的真实性和价格的合理性使得收藏家、爱好者在这个平台上可获得公平的待遇。
  二是陶瓷艺术家赢。健康的交易市场解决了陶瓷艺术品价格和价值不相匹配的问题,陶瓷艺术品通过规范的管道进入交易平台,价值得到认定,价格得以体现,权益得到维护。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挤掉了艺术泡沫,规范和促进了艺术创作。更值得肯定的是,艺术家通过阳光交易的合法收入存入地方银行,又间接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是总经纪人赢。即经营企业无论是在鉴定评估、购销、或拍卖等交易环节,经营企业均可获利,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是仅次于政府的大赢家。
  四是地方银行赢。地方金融机构以其雄厚的资本为推手、以可靠的信誉为保证、以优质的服务为手段定能赢得大量的优质负债(存款)业务,极大地优化负债结构,从而可以更多资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同时也较大数量的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地方银行的存贷规模和收益将是同业难以比肩的。
  五是地方政府赢。
  第一,经济重镇——不再遥远。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下,几乎所有的陶瓷艺术精品的交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到这个集中统一的交易平台上来。陶瓷艺术品交易量必定逐年增加,交易金额总量将以几何级数增加,从而拉动全市GDP的快速增长,也相应的带来了税收收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我们姑且做一个简单的测算,仅以2008年底我市具有省高工以上职称的艺术家1033人为例,假如每人年产50件艺术品,平均每件艺术品实现销售价值2万元,那么:
  第一个流通环节所产生的效益为:
  销售收入=1033×50×2=103300万元
  应纳税款=103300×6%(综合税率)=6198万元
  地方财政实得=103300×(3%+3%×40%)=4338.6万元。
  第二流通环节(平台销售)若按30%增值出售,产生的效益则为:
  销售收入=103300×(1+30%)=134290万元
  (一)按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计算
  应纳税款=134290×17%=22829.3万元
  城维、教育附加=22829.3×10%=2282.93万元
  地方财政实得=22829.3×40% +2282.93 =11414.65万元两次流通税收总计22829.3+6198+2283=31310.3万元
  两次流通地方财政实得=4338.6+11414.65=15753.25万元
  (二)按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计算
  应纳税款=134290×6%=8057.4万元
  地方财政实得=134290×(3%+3%×40%)=5640.18万元
  两次流通税收总计=6198+8057.4=14255.4万元
  两次流通地方财政实得=4338.6+5640.18=9978.78万元
  再考虑来自民间大量的陶瓷艺术品交易因素,一年下来的经济收益将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此外,我们还可以委托税务部门在每个交易环节代征0.3%的陶瓷发展基金,一年可征集713万元,可用于支持高科技陶瓷业的创新发展。
  第二,旅游都市——此梦可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陶瓷艺术品产业的兴起,必将引来全国乃至世界的陶艺家和客户聚集景德镇,就很有可能使景德镇成为类似海宁“世界皮革之都”义乌“中国小商品之城”的陶瓷艺术品的集散地,也就很可能使景德镇获得继“瓷都”称号之后又一美誉——“陶瓷艺术品之都”。到那时呈现的将是“精品天下走,游客八方来”,“邀天下游人,听瓷乐”的美好景象。由此景德镇的旅游业将更加兴旺,旅游都市好梦可圆。
  第三,特色瓷都——名至实归。千年窑火和现代文明铸就了景德镇应有的魅人特色,陶瓷艺术品这朵奇葩以其“含金量高、绿色环保”的品质无疑成为“特中之特”,以至于在全国、全球没有同构性,不被同质化。
  六是相关行业产业赢。例如拍卖行兴起,文化产业繁荣,媒体广告升温、中介业务增加,保险、印刷、包装、交通、物流等行业同步得到发展,从而极大地改善景德镇的就业状况。

  六、构想的风险控制
  经营企业的风险,除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致使陶瓷艺术品贬值外,主要表现在其为借款人向银行融资提供的担保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控制办法要求借款人提供反担保。
银行的风险控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四部门彼此间保持独立性。除一般交易人之外,经营企业、鉴定评估委员会、金融机构这三个部门彼此构成相对独立性,经营企业和珍品管各自开设独立账户,购买资金、销售资金、担保资金分户管理,决不可串户使用。
  二是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最大限度打造阳光化、有序化市场交易平台,以吸纳民间的交易行  为。
  三是经营企业必须严格履行为借款人银行融资的担保责任。

  七、构想的关键要素
  一是党政重视。市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形成共识,果敢决策,高位推动。如该构想形成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建议应作为今年促进我市“三保”1号重点工程,成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构,党政主要领导挂帅,举全市之力,超常规地加以实施,以期尽快取得实际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把该构想作为振兴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
  二是金融支撑。地方银行必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整个市场的交易活动提供强力支撑,金融血液一刻都不能断流。
  三是法律保障。公安、法院、司法必须为整个的市场交易活动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保障。
  四是科学管理。第一,精心打造机构。即建立“中国陶瓷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要科学缜密地设计委员会成员产生机制,机构的运行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这是支撑整个构想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第二,规范企业运营。作为陶瓷艺术品总经纪人的经营企业必须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架构依法合规经营,聘请德才兼备人才担任公司高管。这是支撑整个构想得以实现和可持续重要保证。第三,加强税收征管。国税、地税部门联合设计陶瓷艺术品交易专用税务发票,确定综合税率,设置专门机构进驻管理,从而确保每个交易环节和经营企业的税收应收尽收。这是支撑构想实现后规范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


作者单位:市旅游局

 

 

推进新型城镇化  创造发展新动力
——景德镇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与研究
李寿木  雷劲松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拟对我市城镇化进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
  二、我市城镇化进程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市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已进入中级阶段。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市人口的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前的29年(1949━1978年)城市化水平只提高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的31年(1978━2009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30.0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其中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45.80%上升到了2009年的56.39%,平均每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可见进入新世纪以来是我市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的时期。衡量城镇化水平一般采用“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为初级阶段,30—70%为中级阶段,70%以上为高级阶段,并认为城镇化终极目标是“城乡一体化”。按此标准来判断,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为56.39%,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级阶段。
2000年以来我市城镇化率变化图
     另据2009年度横向对比资料结果显示,我市人口城镇化发展在全省属较快的地区之一,处于较为领先的行列,仅比南昌市(63.17%)低6.7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而比全省平均水平(43.18%)高出13.21个百分点。
2009年全省各设区市城镇化率情况一览表
地  区 年末总人口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化率
(%)
全  省 4432.16 1913.81 43.18
南昌市 464.89 293.67 63.17
景德镇市 157.66 88.90 56.39
萍乡市 186.43 102.29 54.87
九江市 478.95 214.38 44.76
新余市 114.03 64.29 56.38
鹰潭市 111.54 56.31 50.48
赣州市 842.88 322.23 38.23
吉安市 483.02 187.60 38.84
宜春市 548.43 212.90 38.82
抚州市 390.57 155.76 39.88
上饶市 653.77 232.22 35.52

  (二)市政设施逐步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入加大,2009年,我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为12.27亿元,比2000年增长3倍;城市框架拉大,建成区面积为由2000年的35.5平方公里扩展至72.8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由2000年的146公里伸长至340公里,形成了以“东西为发展轴,南北为历史轴”的格局;城市交通、城市绿化、城市人居条件等市政设施日趋完善,截至2009年末,市区建成区实有铺装道路面积668万平方米,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80辆,绿化覆盖面积3854公顷,分别比2000年增长386.2%、272.5%和162.2%;住房条件不断升级,到2009年末,景德镇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2.43平方米,比2000年扩大了一倍。住房的建筑标准、周围环境和设施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所有居民家庭用上了自来水,84.32%使用管道煤气或液化石油汽,79.41%拥有浴室、厕所等齐全的卫生设备,单元式配套住宅已占80.3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34%。较大的投入使瓷都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称号。
  (三)城市经济发展铸就辉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景德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中等工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不断得到发挥。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 3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7个百分点;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3393美元,这意味着我市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标志我市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民收入增长,生活质量提高,200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6元,同比增长10.4%;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7.60%。
  三、我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两点论的角度来看,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我市在城镇化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应客观注视城镇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面:
  一是城市规模偏小。我市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受到发展空间以及其他要素资源的严重制约。从总量上看,我市人口157.6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5.03万人;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84平方人里。城市的定义告诉我们:我市为中小城市。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第一动力,其功能主要是完成“量上的扩张”,而城镇化在“质方面的进步”则主要靠第三产业的后续推力,而且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城市有一定的规模,2009年,我市城镇劳动力总人数为50.03万人,支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仍有差距。
  二是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不匹配。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二者密不可分,关联度很大。改革开发以来,我市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一路走高,一直保持在50%左右,近两年来这一比重已接近60%;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中一产比重依然高达30%,而且自2000年以来二产从业人员停滞不前,三产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缓慢,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变动缓慢。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000年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2%,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增速(12.5%)低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2.7%,比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9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2.63:1,而1978年这一比值为1.96:1,2000年为2.14:1。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成省委、省政府重托,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的重要内容,不仅直接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集约化程度,而且可以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创造广阔的空间,带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是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加速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拟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发展”为主题
  城市化的关键问题是经济问题。人口转变的本质是就业岗位的转变,是一个经济问题;城市的发展和完善,有量和质的要求,其中,量是指城市人口的比重,质是指城市现代化的水平,这两者的提高都需要强大的经济作后盾。作为城市经济,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壮大工业,优化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体,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城市区域聚集着大量的工业企业群体,其中不乏昌河、焦化这样的优强企业,它们构成城市的重要脊梁。因此在城市经济建设中,要继续贯彻扶优扶强的指导思想,以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自成体系,与城市整体和谐统一、交相辉映的工业园区;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和大集团战略,加速资产重组,促进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规模生产和规范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投资增量上要兼顾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规模和层次,全面提高工业竞争力,以实现既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为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持。
  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强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在当今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在城市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我们虽然不是省会城市,近期内也还难以进入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行列,但我们应树雄心立大志,不断努力把景德镇建成区域性的、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和运输中心;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发展具有浓厚陶瓷文化特色的旅游业,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和社区服务业,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基础。根据对我市2009年投资、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因素分析,三者对整体经济(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2%、44%和-0.2%,可见,内需推动仍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那么,内需动力从何而来?首先,从投资角度分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城市经济有较强的联动效应,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为此,一要做好精心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经营好城市建设用地;二要放开对民间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限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吸引私人资本、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建设;三要加快开放步伐,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境外个人、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管理。第 二,从消费角度分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是促进消费的有效途径。因为,从近几年扩大内需政策的执行情况看,广大农村市场的增长点依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收入过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为广大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就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城市功能,是扩容城市吸纳能力、加速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的可行之路。
  (二)立足“创新”促发展
  景德镇的城镇化要踏上建设现代城市的轨道,必然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精神,用现代的思维、现代的观念、现代的制度、现代的方法去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和经营城市。
  1、创新思想观念,坚持现代化导向原则。围绕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生活环境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着力推动推进城市现代化。为此,要积极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大城市发展战略。目前我省11个辖区市中,除南昌、九江、赣州三地的市区人口为超过50万外(其中仅南昌市市区人口超过100万达204万),其余城市都在50万人以下,即表明在全省现有城市体系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数寥寥无几,其余均为中小城市,这种情况影响了城市聚集效应的发挥。景德镇作为“昌━九━景”金三角的一极,应努力朝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奋进,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要从“大”字着手,特别要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而且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规划一定走要科学化、民主化的路子,规划一旦确定,就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避免因领导人的变迁而变更;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让人享受更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以,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避免目前已经存在的城市弊病。
  2、创新管理机制,坚持改革开放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经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机制创新,逐步消除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各种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一是户籍管理限制要放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的城市已着手放宽户籍管理限制,我市在这方面也应审时度势,适时进行调整;二是两区(珠山区、昌江区)区划要调整。多年以来,我市珠山区、昌江区由于区划界限不清晰,导致职权不明、管理不顺,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正常运行。虽然各方都有重新调整的意愿,但往往因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作罢,现在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在解决这一问题之中,各方都要有整体观念,从大局出发,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三是管理体制要理顺。全市各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严格按照我市“城市向西扩展、工业向南聚集”总体思路,尽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框架。
  3、创新政府角色,坚持宏观导向原则。大力推进城镇化,这是根据全省战略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落脚点主要是改善投资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政府对于微观经济管理的任务必然移给企业、基层和中介组织,而着重点则在“四公”方面,即: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发展公共事业,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公共保障。据此,在建设现代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各级政府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经济区划和城市规划,通过经济结构的改组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通过经济政策的合理调整来统一指挥调度,把各方投资主体的积极热情协调到城镇化建设的主旋律之中,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城镇化发展。
  (三)围绕“特色”作文章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围绕这一指针,要把我市建设成为“以生态为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独具特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适合人居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对此,在规划、建设中应突出以下特色: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构造城市的环境特色。城市的自然条件等资源是城市环境特色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城市都应当根据自身具有的自然条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使城市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个具有“人类生活特色”的组成部分,让城市体现出人类与环境的融合,是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和方向。景德镇城市的自然景观是有山有水,非常适合“山水城市”的要求,城市发展前景很好,非常漂亮,最重要的特色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要构造城市的环境特色,就要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将青山、绿水等自然景观合理组织到城市区划中来,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体现山水园林生态特色,把城市建成环境优美的家园。
  2、认真保护历史文化遗迹,营造城市的文化特色。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中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街区是现代化城市中不可多得也是不可或缺的巨大财富。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景德镇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历史古城,悠久的制瓷历史,灿烂的陶瓷文化,使这里地上地下到处都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宝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全国乃至全世界真正的瓷都是景德镇,我们要在继承和弘扬陶瓷文化、重振瓷业雄风的同时,把“瓷城”的特色加以挖掘、整理、保护下来,融合到我们的城市建设、特别是旧城区的改造中去,使这些历史人文资源成为我们城市的重要标志,从而让城市的魅力长久留存。
  3、大胆采用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城市的时代特色。我们要建设的毕竟是现代城市。我们继承、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最终是要将其融入当代生活。因此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于象景德镇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没有对历史遗迹的维护和保留,就体现不出城市的历史渊源;同样,没有对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也反映不出城市的发展进步。建设现代化城市,我们也要以创新的思想,海纳百川的胸襟,“汇天下良工之精华”,创造出既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布局,以及带有鲜明城市特色的新型建筑,使景德镇真正告别“草鞋码头”的历史,形成古朴与华丽的和谐统一,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四)规划“建镇”新格局
  按照城镇化的定义,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城市包含市和镇。市是镇的辐射源,镇是市的功能的延伸。因此,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一极。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扩展非农就业,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不会给市造成生活就业负担;有利于改变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扩大农产品需求,扩大内需,进而启动农村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核心是优化城镇结构,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关系,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步骤,可以采取重点突破,逐步扩散的方式,因地制宜,统一布局,分类指导,梯度推进。
  1、优先发展一批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基础相对完善,镇区面积和人口规模较大的重点城镇,以此逐步推动小城镇升级。对于这类城镇,要从宏观上加强指导,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如理顺县(市)、镇事权关系,健全与完善城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行以农业和农村管理为主的机构设置,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对于被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镇,可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和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职能健全的镇级财政,合理划分收支范围,逐步建立稳定、规范的县(市)、镇财政分税制体制,提高镇级财力,以便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开发,培育区域增长中心和增长极。
  2、重点扶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城镇化建设已经或正在起步的建制镇,以带动和辐射周边的贫困乡镇。对于由市政府确定重点扶持的中心城镇,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参照省级重点镇所享有的事权与财权赋予相应的权力,扶持其逐步壮大经济和人口规模。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财政的基本建设投资向城镇基础设施倾斜,尤其要加大对城镇电、路、水、通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为农民进城、招商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
  3、鼓励引导经济欠发达和贫困的小城镇,促使其加快发展的步伐。这一类建制镇主要分布在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欠便利的区域,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是共同的特点。对于这一类城镇,首先要增强当地领导的城镇化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其次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发

版权所有:景德镇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景德镇在线网站托管
地址:景德镇昌江大道29号新闻出版局五楼 邮编:333000 电话:0798-8284351 Email:jdzskl@163.com
Copyright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