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以“打卡江西非遗,解锁社科新知”为主题,活动期间,全市社科系统以主题讲座、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展览展演、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活动76场,现将活动精彩瞬间展播如下:
乐平市
一、古戏台上传知识,文化惠民暖人心
10月4日下午,由乐平市社科联主办的202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走进浯口镇环琇村。此次活动将社科普及宣传与本土古戏台文化深度融合,在开戏前30分钟,以“社科普及宣讲+文艺演出”的鲜活形式,于古戏台上向村民宣传社科知识与现代文化思想,奏响“文化立市著华章”的时代强音。
活动宣讲环节以“热评乐平不一样的色彩”为切入点,生动解读了承载乐平文化根脉的“三色”内涵:“古色”是乐平的文化底色,乐平老北街、千年古村落见证农耕文明传承,穿越时光向村民诉说历史;“红色”是乐平的精神亮色,赣东北特委旧址、方志敏旧居、红十军建军旧址等红色地标,承载着炽热的革命精神与温暖的红色记忆;“青色”是乐平的发展新色,以唐代南窑遗址为代表,1200多年前,南窑青瓷从乐安河畔扬帆出海,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如今,南窑遗址的发现更将景德镇陶瓷历史向前推进200年。
宣讲结束后,歌舞演唱等节目接连上演,演员们以戏台为媒,以饱满的热情传递党的新声,将新时代的文化思想融入精彩表演,让村民在熟悉的古戏台氛围中,既领略了家乡文化魅力,又了解了社科知识、读懂了党的政策内涵,切实推动社科普及与现代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
二、“古韵薪传·文明对话”——我市非遗传承人走进社科普及基地
为切实深化社科资源共享,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10月12日下午,由乐平市社科联主办、“鸡公山景区”红色文化馆承办的“古韵薪传·文明对话”——202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在社科基地涌山镇古人类文化遗址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特邀我市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市非遗保护协会理事、省民协及美协会员张佳和深耕古戏台营造技艺的陈乐平的亲传弟子亲临现场,为大家带来令人赞叹不已的非遗技艺展示。通过现场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乐平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场观众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既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又在互动与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从而增强了大家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活动中,景德镇“青春之歌”艺术团等演出队伍还为在场人员倾情表演了川剧变脸等非遗及红色文艺等20多个节目,让观众在歌舞演绎、传承对话与非遗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感受乐平工匠技艺与人文精神的鲜活印记。
三、非遗“答”人挑战赛——智慧寻宝总动员
10月15日下午,由乐平市社科联主办、市第十二小学承办的“非遗‘答’人挑战赛——智慧寻宝总动员”活动,在乐平市第十二小学阶梯教室火热上演,百余名小学生在趣味答题中展开了一场关于非遗的“智慧寻宝”。
在播放了精彩的非遗宣传片后,活动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非遗及社科知识抢答竞赛环节。孩子们全神贯注,争先恐后地高举手臂,希望获得宝贵的答题机会,这种你追我赶的态势,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每答对一题,小选手便可从奖票箱中抽取属于自己的幸运。而每一位到场参与的学生也都获得了一份精美的参与奖。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竞赛,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它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成功点燃了他们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热情,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非遗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昌江区
一、气象科普进校园宣讲活动
10月15日,昌江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市气象局来到昌江二中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堂趣味十足的气象科普宣讲。
活动中景德镇市气象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黄龙飞通过图文、视频和案例,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气象灾害,讲解了雷电、暴雨、强对流等气象灾害的防御知识,告诉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气象灾害,并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耐心解答,现场互动热烈,同学们学习氛围浓厚。
此次活动是昌江区加强科普和安全宣传的重要举措之一。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气象、认识气象,进一步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活动受到该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法治护航、伴你成长”普法宣讲活动
10月16日,昌江区社科联联合昌江区人民法院走进景德镇市第四小学,开展“法治护航·伴你成长”普法宣讲活动。
昌江法院少年法庭青年党员吴法官的授课从“江西是红色法治文化富地”开始,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用“过马路”“宠物狗伤人”等贴近生活的案例,讲解“知法、守法、用法”的意义。“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守护。同学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要传承红色司法基因,勇敢用法律维权”。她的话让学生们意识到,“合格小公民”的标准就藏在日常的每一次选择中。
吴法官还讲解了校园欺凌的真实刑事案例,向同学们传达了校园欺凌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严重的恶性事件的观念,并从欺凌者、旁观者、受害者三个角度为学生们总结了应对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不会做校园欺凌的“帮凶”。
最后,给每位学生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宣传手册,让“法治”文化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成为滋养童心的精神食粮。
三、线上科普:潮涌昌江——55年风云路
昌江区,始称景南区,成立于1970年3月,1980年12月以景德镇市母亲河昌江更名至今。历经55年的时代更迭,昌江区已由成立时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城郊区,发展成半农半工、半城半乡的城市区,成为景德镇市的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工业枢纽、交通枢纽,闯出一条从无到有、到优、到强华丽蝶变的“昌江发展之路”。
珠山区
一、普及社科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10 月 13 日前后,瓷苑社区以 “普及社科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为主题,开展 2025 年景德镇珠山区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之社科知识普及与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现场互动,沉浸式学习社科知识与应急防护技能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设置咨询台,向居民普及《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核心内容,结合瓷都本地非遗文化案例讲解法规与生活的关联,累计发放资料 300 余份、解答咨询 50 余次;随后邀请专业讲师开展讲座,上半场围绕历史文化、社会治理等人文社科知识提升居民素养,下半场聚焦火灾、暴雨内涝等灾害,讲解预警识别、自救互救技巧并现场演示灭火器使用。
此次瓷苑社区活动,让社科普及从 “单向传递” 变为 “实操融合”,让居民在知识学习与技能实操中提升综合素养、筑牢安全防线,为珠山区社科普及周注入实用化活力。